跨国游手机落水案:被告“变脸”如川剧,旅行社“消失”似黑洞,一场境外游维权的魔幻现实
—— 青岛 “手机落水案” 揭露境外游维权黑洞
2024 年 3 月,在威尼斯那风光旖旎的亚得里亚海面上,游船穿梭,欢声笑语不断。原告刘先生满心欢喜地举起刚刚购买不足一月的价值 1.3 万元的 iPhone 15 Pro Max,试图将眼前如诗如画的美景定格。然而,同舱的同团旅客王泽轩毫无征兆地一个趔趄,其手背恰似一道黑色闪电,瞬间扫过刘先生手中的手机。这看似偶然的 “意外”,却让手机划出一道令人心碎的抛物线,“扑通” 一声坠入幽蓝深邃的海底,永远的留在了异国他乡。也由此拉开了一场长达一年之久、令人唏嘘不已的维权荒诞大剧的序幕。
被告的 “抵赖手段” 可谓登峰造极。事发当晚,其配偶在微信上言辞恳切,承诺 “到酒店坐下来好好聊聊”,那字里行间,满是真诚的歉意,仿佛急于解决问题。可被告本人却在语音交流中耍起了 “太极”,一方面承认自己 “手挥下去打落了手机”,另一方面却像狡猾的泥鳅般,狡辩称是 “船身剧烈晃动导致身体失控,并非故意为之”。更让人不齿的是,回国之后,被告仿佛人间蒸发一般,电话不接,信息不回。直到法院传票送达,在庄严的庭审现场,他竟还能睁眼说瞎话,信誓旦旦道:“我根本就没碰到他的手机!” 这般毫无底线、“翻脸比翻书还快” 的表演,简直令人瞠目结舌,即便是大文豪莎士比亚在世,恐怕也要惊叹 “人性的复杂程度,远超过威尼斯那纵横交错的水道”。
旅行社的 “沉默螺旋”:领队 “蒸发”,证人信息成 “幽灵”
如果说被告是这场闹剧中在台前上蹿下跳的跳梁小丑,那么北京颉远国际旅行社则宛如隐藏在幕后、那只影响全局的黑洞,在当事人死不承认,而他们却在关键的证据链条上施展着令人不齿的 “消失魔法”。事发当日,旅行社领队王健强信誓旦旦地承诺一定会作证,彼时,这无疑如同给原告递上了一把能够捍卫自身权益的 “尚方宝剑”。
然而,当法院为了查明真相,试图联系这位 “正义使者” 时,诡异的一幕发生了。王健强突然在审理群里装聋作哑,以 “在欧洲带团忙得焦头烂额,七小时的时差更是让人分身乏术” 为由,对所有问题一概充耳不闻,仿佛之前那份言之凿凿的证词从未存在过,早就被海风一卷而空。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,用橡皮擦彻底抹除了存在的痕迹。旅行社这一招 “釜底抽薪”,使得原告原本完整的证据链,瞬间如同一串断了线的珍珠,七零八落,散落一地。不难想象,在那些尚未被曝光的阴暗角落,还有多少旅行社正利用所谓的 “行业潜规则”,精心编织着一张密不透风的 “沉默之网”,让证人们噤若寒蝉,最终导致真相被深埋海底,永无见天日之时。
司法 “照妖镜” 下的双面人生:50% 责任划分背后的人性审判
然而经过一年多拉锯。青岛胶州法院的判决书,宛如一把锋利无比的手术刀,精准无误地剖开了这场纠纷背后错综复杂的肌理。面对被告以 “视频没有原始载体就不足为信” 为由的无理取闹、胡搅蛮缠,法官凭借专业的法律素养,依据 “高度盖然性” 原则,精心编织起一张坚不可摧的证据大网。京东平台上清晰的购买记录,如同搭建高楼大厦的钢筋,为证据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;电子发票则像稳固的水泥,进一步夯实了证据的可信度;威尼斯当地精准的定位记录,恰似紧密连接的铆钉,将整个证据链条牢牢固定。甚至被告配偶那句 “回国后可以报警起诉” 的承诺,都成为了钉死被告抵赖行径的关键 “铁钉”。这些证据相互印证、环环相扣,如同精心拼凑的拼图一般严丝合缝,让被告的谎言在庄严的法庭之上瞬间土崩瓦解,碎成齑粉。
判决书中判定双方各承担 50% 责任,乍一看,法律的天平始终公正无私,没有偏袒任何一方,它以这样的责任划分,让这两个在异国他乡放纵自我、忽视他人权益的人,切实尝到了 “过失相抵” 的苦果,也给社会大众敲响了一记警钟。
原告为了出这口气不可谓不损失惨重,被告律师费诉讼费花费超万元,却仅需赔偿 6696 元的 “倒挂” 现象,更暴露了恶意诉讼的成本低廉 —— 对 “老赖” 而言,即使败诉,不过是承担部分损失,而拖延战术足以消耗原告精力;对旅行社而言,牺牲个别游客权益换取行业 “删证潜规则” 的延续,竟成了 “性价比” 选择。这种扭曲的利益链,正在腐蚀境外游市场的信任根基。
境外游维权的 “迷雾森林”:当服务者沦为 “掘墓人”,希望之光在哪里?
这起看似普通的跨国旅游手机落水案件,却如同撕开了境外游市场那光鲜亮丽外表下的一块腐烂不堪的伤疤。平日里,旅行社在收取游客团费时,笑容满面,热情洋溢,仿佛游客就是他们最尊贵的上帝。可一旦出现问题,他们却立刻原形毕露,像踢皮球一般,将游客无情地推向维权的深渊。他们心里清楚,在境外游纠纷中,“证人失联” 往往就意味着 “证据灭失”,于是便堂而皇之地用 “境外带团任务繁重”“时差导致沟通不便” 等借口作为遮羞布,实际上却是在暗中为那些心怀不轨、企图逃避责任的不良游客充当 “帮凶”。更为可怕的是,这种 “为虎作伥” 的恶劣行为,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恶性循环。
据悉被告王泽轩在青岛做白酒生意家资颇丰,但被告心里打着如意算盘,深知原告跨洋维权成本高昂,耗时费力,所以不愿良心自问赔偿小钱,也不愿意痛痛快快地承担责任;旅行社同样精于算计,认为监管部门在境外游监管方面存在鞭长莫及的困境,于是便为了眼前的利益和逃避责任,不惜牺牲自身信誉,全然不顾作为服务者本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。
当游客在异国他乡,满心绝望地望着深不见底河水,本应期待旅行社给予关怀与帮助时,迎接他们的却是令人绝望的 “证据消失术”。司法程序也因此演变成一场漫长而煎熬的 “拉锯战”,每一张送达的传票,在 “老赖” 那铁石心肠面前,都如同一片轻飘飘的雪花,无法激起丝毫波澜。这哪里还像是一场充满美好期待的旅行,分明就是一场在 “证据战场” 上艰难突围的苦战,是一次对人性贪婪丑恶以及行业道德沦丧的血泪控诉。
结语:让法律之光穿透迷雾,别让 “诗与远方” 沦为 “维权噩梦”
时至今日,威尼斯的海水依旧悠悠流淌,一艘艘游船仍然载着满怀憧憬的游客穿梭其间,追寻着浪漫与美好。然而,那深深沉入海底的手机,却宛如一面冰冷的镜子,清晰地映照出被告的无赖嘴脸、旅行社的冷漠无情,同时也无情地揭露了境外游监管体系存在的巨大漏洞。当原本 “出门靠朋友” 的美好期许,如今变成了 “出门靠证据” 的无奈现实;当 “服务至上” 的行业理念,在利益的驱使下被扭曲成 “利益至上” 的逐利信条,我们迫切需要的,不仅仅是法院秉持公正、作出正义的判决,更要从根本上,在行业监管的肥沃土壤里,种下 “诚信” 的种子,精心培育,让其生根发芽、茁壮成长。只有这样,才能让那些妄图在证据链上玩弄魔术、逃避责任的人,最终自食恶果,被自己编织的谎言之网紧紧困住;让那些肆意对证人封口、破坏司法公正的旅行社,在法律那耀眼的聚光灯下,无所遁形,接受应有的惩处。
毕竟,旅游的真正意义,在于让人们在旅途中遇见美好,收获感动,而绝不是让游客在异国他乡陷入一场充满无奈与绝望的 “罗生门” 困境。衷心希望,每一次满怀期待的出发,都能平安顺遂地抵达目的地;每一位游客的合法权益,都能得到妥善的保护与温柔的守护 —— 这,才是我们内心深处真正向往的 “诗与远方”。
相关推荐:
网友评论: